并非天才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化学考试曾只考20分
备受关注的2023年诺贝尔奖4日揭晓了第三个奖项的获得者。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蒙吉·巴文迪、路易斯·布鲁斯和阿列克谢·伊基莫夫三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为“发现和合成量子点”作出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巴文迪最初的化学成绩并不优秀。在早年间,巴文迪在一次化学考试中,只考了20分。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4日举行的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上显示奖项得主蒙吉·巴文迪(左)、路易斯·布鲁斯(中)和阿列克谢·伊基莫夫的照片。(图片来源:路透社)
师生携手共获诺奖
香港《大公报》报道,巴文迪在得奖后透露,自己是被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电话叫醒的,当时睡得正酣。巴文迪对获奖感到荣幸“完全出乎意料”。
据悉,巴文迪过去曾透露,他在哈佛第一次满分100分的大学化学考试中,只考了20分,还一度产生了退学的念头。
另据美联社报道,另一名获奖者布鲁斯在得奖后介绍,自己的电话在夜里响个不停,但他在睡觉没有接,直到早上6点左右起床时,终于在网上看到了新闻。
值得一提的是,巴文迪曾是布鲁斯的博士后,而令人惊讶的是,布鲁斯竟是一位色盲患者。很难想象,研究光的学者竟无法靠自己的眼睛辨别颜色。
据布鲁斯的一位博士生透露,布鲁斯曾表示:“虽然我看颜色和别人看得不一样,但波长会告诉我理论上的颜色!”
科研生涯荣誉等身,伊基莫夫78岁终获诺奖
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人中,伊基莫夫的经历最为传奇,他也是“量子点”这个概念的发现者。
成都红星新闻报道,1945年2月28日,伊基莫夫出生于前苏联列宁格勒(现俄罗斯圣彼得堡),从小是“学霸”的他选择从事固体物理学研究。早在1975年,年仅30岁的他就获得苏联国家科学和工程奖,当时他在俄罗斯科学院艾菲物理技术研究所工作,对“电子自旋”现象有着深入研究。
1981年,伊基莫夫在玻璃矩阵中发现了影响他一生的“量子点”现象。他在研究所论文中指出,随着“量子点”本身的尺寸随着温度等外部条件变化,玻璃的颜色也随之改变,这种“依赖于尺寸的物理性质纳米级化学性质”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早在那个年代,伊基莫夫就预言“量子点”可以被应用于提高计算机算力、增加显示屏精度以及医疗手术。他设想在未来医生们的手术刀可以借助“量子点”的化学变化,实现“精确到毫厘”的切除操作。
2006年,伊基莫夫在“量子点”方向的持续研究迎来收获,拿下了美国光学学会颁发的“伍德科学奖”,这被认为是光学行业内分量最重的奖项。此后,伊基莫夫在纽约著名的纳米结晶科技公司(Nanocrystals Technology)长期担任首席科学家一职,致力于纳米技术的量产应用。
路透社指出,尽管诺贝尔化学奖的光芒有时会被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等著名获奖者所掩盖,但化学奖得主中也包括很多科学伟人,包括放射性研究先驱欧内斯特·卢瑟福和兼获诺贝尔物理、化学奖的玛丽·居里。(完)
评论一下
你的邮箱不会被公开